一次资深律师的执业感悟:过于讲原则,就会失去市场和客户

 最近的文章写的有点远,只是因为读书人的家国情怀。作为一名律师,对于重大事件和热点事件应该有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但律师毕竟是律师,更多的要回到自己的专业和业务中来。
  
  很多律师从大学到社会,一切都来自书本,以为法律条文就是天条,一切都按照法律说话,结果搞得人事不是。殊不知在中国有两逻辑系统,在法庭上讲的法理情,而在法庭以外讲的情理法。在不同的地方按同一种逻辑系统说话,自然会尴尬。
  
  说几个教训吧。刚刚做律师的时候,我难免还是有法官思维,凡事总是以法庭思维来评判,过于讲原则,结果弄得自己很尴尬,别人也很尴尬,最终把好不容易得来的客户弄丢了。
  
  1、刚来深圳那会,有一次我出差去西安,在机场遇到一位女士,要求给他们老总带糖尿病的药。她主动给我看了工作证,知道这是一家央企在深圳的公司,因为在法院的时候处理他们企业系的案件,所以对他们公司的背景很清楚,就同意带了。这样,在西安机场见到该公司老总,表示感谢的同时邀请我去他们的公司。
  
  等出差回来后,老总真的邀请我去他们公司,并担任他们公司的法律顾问。老总是北方人,非常直爽,但也是老江湖。公司的业务是他一手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公司的威信极高。但是,去了公司后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业务经营层面公司的风险非常大,管理制度和流程有很多漏洞;二是老总事无巨细都要过问,甚至连一个花瓶的位置都要亲自安排;三是他一定要让他的儿子接班,我觉得在这事在国企中是违反组织原则的,同时对别人的人也不公平。
  
  所以,接触一段时间后,我就深夜给老总写信,写了一大堆正确的废话,结果人家再也不找我了。
  
  2、差不多也是在那个时期,我另外的一个客户,因为都是某个培训班上的同学,经过前期交往和接触后,大家称兄道弟跟一家人似的。但同样发生了一件事,老板一定要让自己的弟弟担任总经理,而经过对公司尽调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会严重。于是又苦口婆心地妈劝老板放弃这个想法,又说了一堆正确的废话,结果一年服务到期后人家不跟我续约了。虽然后来发生的一切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中层集体大逃亡,因为没有前途了。但是,最后我们也只能做朋友了。
  
  3、还有一个客户,比较幸运地重组了一家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国企,因为是做工程的,有资质,不费吹灰之力,一年收取挂靠费就有数千万的收入。但是,他接手公司后把家里能用的人全用到公司来了,原本的农民一下子成了公司高管。公司各种问题丛生,而且老板以为自己把公司交给自己最信任的人就万事大吉了。凭一年几千万的收入和数亿的现金流,一心只想着出去圈更多的钱、赚更快的钱。
  
  因为他长期不在公司,每次见面我都会劝他,时间不够就给写东西,提醒他公司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结果人家根本理都不理,原本人家找律师就是一个法律打手。最后,无奈之中我们只好不欢而散,最终他因为触犯法律而坐牢了。
  
  这就是从法官到律师前几年的遭遇的尴尬,因为缺乏化的功夫,不懂得如何去化解老板心中的症结和公司存在的问题。因为这些事件的发生,促使我后来把自己的专业定义为管理律师、生态风险管理,再到现在的结构风险管理。
  
  人和事的合理性首先因为针对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所谓的人前说人话、鬼前说鬼话,就是讲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为当时真的还不具备现在的化字诀功夫,所以只能直来直去,结果正好适得其反。
  
  当然,经过近二十年的磨练,所谓的结构风险管理都是针对特定人和事相对的时间和空间来对话的,时间不对调整时间,空间不对调整空间,人不对调整人,事不对调整事,综合起来放在一个时空盘子里,所有的问题一目了然。这个真的要感谢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那些学问,从整体、系统和全息的角度去看待一个人成长、一个组织的成长和一个企业的发展,就能很清晰地判断一个企业的生老病死,进而对症下药。
  
  以交易为例,通过改变交易的对象、环节、场景就能改变交易的法律性质,把本来不合法的事变成合法,把本来成本很高的交易变成成本较低的交易。这样的化字诀功夫还有企业不欢迎吗?同样公司架构、资产结构、资本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顶层结构,通过这样的化字诀功夫,就能巧妙地化解企业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中国特色的社会生态、商业生态、江湖生态乃至家庭生态,讲原则是你自己的事,利益与方便才是共同的,一个化字诀的功夫可以助你行天下。
  
  华夏鹊哥(邱旭瑜律师)
  2019年8月23日于深圳

您可能 感兴趣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